2010年上海世博,法國館展出了七件國寶級展品,均由法國奧賽博物館提供。
其中六件為印象派繪畫大師的作品,分別是米勒的「晚禱」、塞尚的「咖啡壺邊的婦女」、博納爾的「化妝間」、梵谷的「阿爾的舞廳」、馬奈的「陽台」和高更的「餐點」;另外一件則是羅丹的雕塑「青銅時代」。法國帶來的展品陣容強大,每件價值均在1億歐元以上,而這些鎮館之寶,其中又以米勒的「晚禱」為首。
米勒本身就是個務農之子,加上他自己對「鄉村題材」很有興趣,所以有很多幅畫都與農田有關。米勒與鄉村農田有關之作,大家最爾熟能詳的就是「拾穗」及「晚禱」了!
.關於米勒
Jean-François Millet 米勒 1814 - 1875 法國偉大的寫實主義田園畫家,出身農民,一生描繪農夫的田園生活,筆觸親切而感人,其作品刻劃出當時一般平民的人心和思想,是位高貴不朽的人性畫家。
.時代背景
米勒在1847年與續絃之妻生下一子後,他開始嚮往鄉村的生活,將他的興趣專注在鄉村題材的作品。
1849年,由於巴黎動亂,米勒厭惡巴黎狂噪的氣氛,偕同妻兒搬到巴黎近郊定居,他在鄉間樹莊找到他的心靈憩息之地,並多以當地風景為畫作主題。而此時也是他最貧困潦倒的時期,他一邊創作,一邊又必須為了生計在田裡耕作。
直到1857年,此時為米勒找不到藝術方向的困苦時期,當時他繪出「拾穗」一畫,卻因此奠定了米勒在法國自然派畫家中的重要地位。
緊接著1858年,米勒繪出「晚禱」一畫,此畫與「拾穗」在1867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展出而獲得首獎,人們才逐漸認可米勒的繪畫。
.「拾穗」
創作年份:1857,油畫,83 cm x 111 cm
原始作品館藏:法國巴黎奧塞博物館 Musée d'Orsay
廣漠無垠的農地伸向天際,粗布衣的樸實農婦傾身撿拾的稻穗,輝映著身後的廣袤田地,三人的身影如剪影般凸出,農婦們的專心、虔敬彷彿與身後氤氳的大地氛圍瞬間凝合。
米勒在創作「拾穗」時非常困苦,家人和小孩都在挨餓,生活三餐不繼,因此「拾穗」經常被注入不少悲情的味道,但畫中的三名農村婦女仍不亢不卑為了生活彎腰拾穗的精神,卻也是此畫最美的地方,如此具有史詩般的崇高價值,不愧法國國寶級名畫!
.「晚禱」
創作年份:1857-1859,油畫,55.5 cm x 66 cm
原始作品館藏: 法國巴黎奧塞博物館 Musée d'Orsay
畫中年輕夫婦聽到向晚鐘聲,放下農具,虔誠地低頭向神禱告,黃昏中的大地伸延向遠方的教堂,天地悠悠,相映著身後的廣袤田地,年輕夫妻虔敬的身影如剪影般凸出,此情此景令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感動不已,米勒也因此畫而聞名世界。
米勒「晚禱」背後的故事,是寫實的表現馬鈴薯因某種黴菌而大量死亡,造成馬鈴薯欠收的飢荒情形,畫中的農夫農婦是如此的謙卑的禱告著,雖然教堂在畫中是那麼遙遠而糢糊,但教堂的鐘聲卻是那麼清晰而響亮。
敬天禮地的米勒一生都與貧窮奮戰,1859年完成「晚禱」時,家中米缸即將見底、妻子將臨盆,身無分文的米勒只得以1000法郎賣出「晚禱」糊口,藝術大師可知50年後「晚禱」身價漲了800倍?
甚至在將近兩百年後的今天,「晚禱」一畫在上海世界博覽會與全世界的人相見;由此可知,一位偉大的藝術家,並不在於作品之多寡,米勒的畫筆將當時農民的形象永遠留在眼前,此精神將不與米勒一起長眠,而是永遠流傳於後世。
▲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.法國館.相關訊息
by vive la vie Carol
留言列表